Only實驗教育-陪伴自學家庭互助系統
- …
Only實驗教育-陪伴自學家庭互助系統
- …
新生專區
創辦人蕭典義想給您的一封信:
家長您好,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因為我自己也曾陪伴過拒學的孩子,深知其中的挑戰與不安......
當時,我和太太面對大兒子高二拒學休學、長時間宅在家裡兩年之久,心中的焦慮真的是難以形容。我們一開始試圖用傳統方法逼迫他重返校園,但成效不佳且換來更多的衝突。後來,我們嘗試改變策略,從自學中結合心理學找到新的方向,過程中也經歷了多次的磨合和無數的徬徨,甚至有過自我懷疑。最終,我們找到了適合他的方式,並一步步引導他回到學習的軌道。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是多麼重要。
在轉為自學之後,我的大兒子在我們的陪伴下完成了自學計畫,取得了高中同等學歷,也透過扶輪社RYE到巴西1年交換生,回國後透過特殊選才進入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經營管理系。他不僅在大學期間表現出色,獲得約50萬的學業及創業比賽獎金,並以全系第二名畢業。如今26歲大學畢業近兩年,他不僅能穩定自立,在職場上也有出色表現(詳見相關檔案)。這些成就,都是基於我們找到符合他興趣和個人特質的學習方式,並給予他正確的引導。
這份經歷促使我成立了Only團隊,致力於為每位學生量身打造「無圍牆學校(實驗教育個人自學)」模式,讓他們不必依賴傳統校園,也能透過自學完成高中學業,並得到生涯探索、學業規劃和自立能力的全面支持。Only的服務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理解家長的期待與不安。我們希望成為您和孩子的夥伴,協助您們在這段轉型過程中找到最合適的方向。
我們的服務價格接近一般高中私立學校,然而Only團隊提供的服務更具專業價值,讓學生享受一對一的專屬課程設計及家庭支持。我們使用專業的學習紀錄管理系統來追蹤學生的自學進度,設置了家長參與機制和社群學習機會,確保孩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支持,讓家長更安心、滿意。Only的「平價奢華」學習體驗不僅幫助孩子探索興趣,更能提升自我管理與學習動機,助他們在安全支持的環境中成長。
感謝您的信任,期待在這段旅程中,陪伴您和孩子安心成長,發掘潛力!找到唯一(自己),自然第一,讓學生擁有天賦的自由!
立即付費成為Only的會員
三種以學生生涯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服務,會員付費後都將包含唯一實驗教育的Line群資源與考試情報、生涯試探主軸課程及相關諮詢服務,以下舉例:
1. 協助自學計劃書申請後做修正(依照審查委員建議)
2. 協助親子進行溝通(使用P.E.T.父母效能訓練等專業書籍)
3. 貴家庭Line個別交流,解決疑難雜症(每月上限1.5小時,超過費用隨喜)
方案一(必選)
陪伴自學生家長增能
&行政管理費
每個月
NT$4,000
以家長為服務對象,
陪伴家長提升能力:
- 線上自學生家長會&讀書會(2小時 / 月)
- 指導批改送教育局之學習狀況報告書等
推薦
方案二(任選)
學生1對1
線上課及面授
每個月總價值10,600元
(原價:必選4,000元+6,600元)
實收NT$8,000元
包含方案一服務,
每位學生客製化,
團隊師資授課共 6小時 / 月
- 前半年:蕭典義老師實體面授1.5小時 / 月
- 選擇此方案者:方案三可同步參與(隨喜價)
方案三(任選)
線上親師生
團體共學課程
每個月總價值10,600元
(原價:必選4,000元+6,600元)
實收NT$8,000元
包含方案一服務,
團隊師資授課包含生涯規劃、學習歷程檔案、專題指導等,團隊師資授課共12小時 / 月
- 每月第一、三週:週五 14:00~16:30
- 每月第二、四週:週六 19:30~22:00
現在預約
請您選擇一個日期和時間來完成預約。
一對一線上諮詢(請提早一周申請預約,收到後三日內與您聯繫)
線上在服務內容方面,第一個月我們提供Only團隊的個別家庭服務,共計12小時,並加贈1次2小時家長會及1次2小時線上親師生團班、第一次實體見面輔導(2.5-3小時),以及兩次線上協作與問答,協助完成自學計畫書。這將成為孩子的學習藍圖,更是他們追夢的起點。 第一個月的服務費用為10,000元(包含4,000元入會費,用於家長增能及行政管理,亦為每月的會費),另需3200元交通費(我從高雄到台北的交通及住宿補貼)。另若是高中自學生,教育部會給學生12年國教補助款,每學期約25000元-32000元。若您有興趣進一步洽談,請依下列步驟完成:匯款13,200元後,我會提供已核准的自學計畫書參考,並確認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與學校合作者之費用另行討論,Only社會企業的公益方案也可參考另一項服務預約圖卡,為家庭帶來更多支持。選擇日期與時間所在時區:太平洋/中途島 GMT-11:00立刻預約一對一線上諮詢(社會企業公益案),請提早一周申請預約,收到後三日內與您聯繫
線上我們持續推動弱勢學生生命陪伴計畫,協助學生申請實驗教育(個人自學),並建立陪伴拒學生的生態系統。如果您有意加入,歡迎隨時聯繫我們! 申請條件 1.申請者需為 18 歲以下高中生(一般高中或技術型高中)。 2.須搭配學校老師共同合作,條件如下: a.由學校教師推薦。 b.獲得學校的基本支持或合作。 合作方式 1.諮詢與輔導流程 a.每月安排 2 小時諮詢,協助從自學計畫撰寫到高中畢業。 b.包括學習計畫設計、學習資源配置與進度追蹤等。 2.個人化學習模式 a.採用個人 IEP(個別化教育計畫)細緻輔導,量身打造最適合學生需求的學習方法。 專案名額 a.中低收入戶:6 名 b.特殊境遇:6 名 (特殊境遇包括單親、隔代教養、失依或其他經濟或生活困難者) 學習費用:初期隨喜。 政府 12 年國教補助款支付部分費用。 不足部分可協助申請協商費用或對接資源。 申請時間 上學期:每年 12 月至次年 1 月。 下學期:每年 5 月至 6 月。 名額滿為止,請盡早申請! 聯絡方式 電話:0956-669-611 Email:a956669@gmail.com Line 群組:掃描圖卡上的 QR Code 瞭解更多。 - 常見問題解答 Q1. 特殊境遇是否包含單親家庭? A: 是的,特殊境遇的定義包括單親、隔代教養、失依或其他經濟或生活困難情況。如果不確定是否符合條件,可以聯繫我們討論。 Q2. 目前學生曠課較多,該如何轉自學? A: 曠課較多的學生需要先討論具體情況,包括目前學校的狀態和可用資源,並制定轉自學的可行方案。歡迎直接聯繫我們進行諮詢。 Q3. 學校老師是否需要聯絡你們? A: 是的,學校老師需參與合作,共同支持學生的實驗教育計畫。如果您有熟悉的老師願意參與合作,請提供聯絡方式,或由我們主動聯繫。選擇日期與時間所在時區:太平洋/中途島 GMT-11:00立刻預約在預約過程,我可以先閱讀這些資料:
想為孩子設計真正以興趣為核心的自學計畫,讓拒學孩子重新找回學習動機嗎?
唯一實驗教育整理「10+1精選系列影片」,歡迎在預約過程閱讀、更認識我們!
第一集:拒學生轉自學自立之陪伴與支持
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老師分享拒學轉自學攻略
Only實驗教育成立於高雄,致力於陪伴拒學生轉向自學,其核心理念師法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學校即社會、生活即教育」,希望通過創新教育模式來解決當前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Only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計課程,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同時,強調家庭重塑的重要性,蕭典義老師提出照顧者應有「四心三順一彈性」,即對孩子有愛心、耐心、細心及同理心,在面對孩子時盡量順其自然、順性發展、順勢而為,更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彈性。家長的觀念必須先改變,對於孩子拒絕傳統教育模式的理解和接納,是孩子能否成功自學到自立的決定性因素。同時重塑家庭關係,只有當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時,孩子才能在自學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第二集:唯一實驗教育自學生經驗分享
—拒學生成為海運物流主管的自立蛻變
聯興國際物流裝卸部代部主管課長蕭為中,分享自己過往的拒學經驗。
他回憶,在高二時期經歷從模範生到拒學生的過程:由於沉迷小說、漫畫而成為拒學生。他描述那段時間內心的掙扎與孤獨感,早上解鎖母親的手機向學校請假,在高雄捷運上或市區圖書館中來回漂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逐漸脫離現實的脈動,學業上一落千丈,在朋友邀約打籃球的時候也因為身材焦慮恐懼社交。
在唯一實驗教育探索過程中,他開始盤點自身優勢(Strengths)和機會(Opportunities),並透過父親教授企業管理概念──市場區隔(Segmentation)、市場目標決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深入找到自己目標所在,有策略及方法地開發潛能、提升能力。為中分享,自學讓他能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過程中他閱讀哲學書籍並反思人生意義。他強調,自學是一條充滿挑戰但又充滿希望的道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第三集:以學生興趣為本的自主學習計畫及課程設計教學
隨著社會對於教育模式的不斷探索,我們需要更多平台促進對於拒學問題的認識和解決。
蕭老師呼籲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隨後,分享拒學轉自學的完整攻略,並強調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在自學課程中的目標應有所不同。他指出在國小階段不建議脫離課綱,確保孩子們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以應對未來多變的挑戰。
反之,在國中及高中階段,隨著年齡增長教學內容應更注重學生興趣、脫離課綱,以發展孩子與社會連結的技能。自學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技能和價值觀的培養。希望通過Only實驗教育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方向,提升自我的人生意義與目標感。蕭典義老師在活動結束時提出Only實驗教育未來的展望,深具省思與啟發性,也分享給所有關心此議題的家長和師長:
1. 倡議中輟生、中離生管理辦法修法,以保障這些孩子的基本權益。
2. 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內建立地方創生服務團隊,以滿足不同地區孩子們的需求。
3. 創立實驗教育大學系統,以提供給孩子更多元化、高質量的教育選擇。
第四集:引導撰寫與實踐自學計畫書
—構想至成果的全程支持 ─ 鄭雅云
自學的終極目的是要學習經營自己人生的方法,而自學計畫書是表達想法、與人溝通的方式。
孩子各方面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聽覺學習、視覺學習、還有操作學習等能力都有差異,學生必須學習面對生活的能力,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自學計畫書不僅是文件,更是孩子與家長、老師之間深度對話的過程與結果。要清楚界定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我是怎麼樣的人、我要如何解決我遇到的困難。鄭老師補充,在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應該扮演引導者而非單純的問題解決者,應該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一起了解未知的世界及可能的解方。
在實際演練過程中,學員彼此進行熱烈討論。許多學員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看法,有助於彼此對自學陪伴有更深地理解和支持。一位家長提到:「我希望能夠協助推廣自立、自學的議題。」另一位則表示:「感謝講師們無私的分享,對於自學陪伴有清楚的框架。」
第五集 :日常互動培養青少年自立精神
—實踐與成長秘訣
青立會陳旺德研發長分享他在育幼院成長的經歷與自立的心路歷程。
他提到,自己在機構中度過了13年,過程中充滿挫折與痛苦,特別是在剛離開機構後,生活全靠自己,面對各種非預期災難,例如:詐騙和大量個人資料損失等。然而,他強調自立是一生的課題,每一次考驗都是成長的機會。他回憶起大學時期,感謝導師的啟蒙,讓他學會自我照顧與適應。他努力考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並畢業。他在這段旅程中發現對助人工作的熱情與使命感,培養獨立思考和正義感,這些經歷讓他在研究及倡議方面累積豐富且不畏挑戰的能力。
陳研發長強調,自立並不意味著孤軍奮戰,若有正向成人的長期穩定支持,就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難、找到生命出路。以2024巴黎奧運金牌得主托比•羅伯茨為例,原本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孩子,在父親的支持下逐漸愛上攀岩,最終摘得桂冠。此外,呼籲家長與師長可以陪伴孩子從自我照顧開始,逐漸關心在乎的家庭成員和社會議題。陳研發長介紹青立會推出的線上青少年自立教育教材和免費線上心理諮詢服務,希望大家能善用這些資源,幫助更多需要的年輕夥伴。
第六集:【如何透過特殊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到自立發展】
─看懂108課綱,解密學習歷程檔案—李昭瑢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在講座中開宗明義指出,面對科技快速發展與知識不斷汰換的時代,108課綱的核心目標在於培養「懂得經營自己學習的學生」。她強調,透過素養教育,學生能發展系統性思考,將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緊密連結,並學習以分組合作的方式傾聽他人觀點、清晰表達自己的論述。
李秘書長指出,要讓學生具備系統性思考能力,師長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例如,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作為研究專案的核心,鼓勵他們主動尋找資料、釐清概念,並在小組中分享各自的見解。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有機會「教別人」,也能在合作中培養共學精神與團隊合作的素養。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習不再侷限於課本知識,而是成為探索世界、理解生活的過程。她強調,師長的角色應從「教導者」轉型為「引導者」,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從而在未來的多變環境中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競爭力。
第七集:唯一實驗教育自學生經驗分享
—以臺中市社會局女兒館專案製作備審資料為例—林佩蓁
佩蓁回憶起當初接受到的言語傷害:「你可以參加籃球賽,不能來上課?」、「你可以參加NGO辦的活動,為什麼不能去學校?」這些話語讓她感到自己不被認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值得擁有快樂和成功。她一直催眠自己沒去學校生活是錯誤的選擇,直到重返學校後與同學的衝突讓她意識到,原來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還是有很多人討厭她。
那是一段痛苦自我困惑又無助的時期,直到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們,包括推薦她Only實驗機構的南投旭光高中輔導老師劉品希、鹽光社會福利協會主日老師、彰化築夢人職涯探索計畫的社工及農場老闆、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以及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老師。這些支持系統成為她自我探索和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來源,使她意識到自學並不意味著孤立,反而可以成為改善與家人關係、尋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佩蓁開始嘗試自學,發現這不僅幫助她提高學習興趣,還能通過自學賺取收入,改善她與家人的關係。她過去對自己過於苛責,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誤的,合理化別人對自己的苛責及誤解,但通過學會肯定自己,她開始不再對自己這麼嚴苛。她了解到,擁有希望就是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這一認識的改變,讓她開始真實看見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並不再否定自己的選擇。
第八集:陪伴孩子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與自主學習計畫
—與 AI 協作製作學習歷程檔案:點燃孩子心中的火花─陳坤平
陳坤平顧問提出,許多學生對學習檔案感到壓力的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目標與方法。他指出,「學習檔案不是負擔,而是展現自我特色的舞台。」例如,他曾遇過學生在疫情期間決定自製血氧機,寫成一份完成度很高的學習檔案,從生活的大小事開始,激起學習的動機。
以及,製作一份優秀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依據「SMART法則」來執行:明確、特定的項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落地(Achievable)、與學習相關(Relevant)、列出時間進度(Time-based)。
陳坤平帶領學員們與AI工具協作,以及在教學現場該如何引導學生運用AI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如ChatGPT可用來生成計畫大綱,Gama幫助製作簡報,Perplexity則可輔助學生探索學術資源。他認為,教育不只是「桶的裝滿」,更是「火的點燃」,教師的角色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內在動力,讓他們透過工具與計畫展現真正的學習價值。
第九集:用學習歷程創造生涯逆轉
—大學教授的視角剖析學習歷程檔案實戰技巧─黃仕親
47雲端輔導室創辦人黃仕親老師指出,許多拒學生的困難集中在人際關係、學校適應和教育方式等問題上。在活動中,黃老師透過多個案例,剖析拒學生的挑戰,並從大學教授審核申請資料的角度,為師長提供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實用技巧。
黃老師指出,師長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要協助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興趣中挖掘適合的學群或科系,更要引導他們明確規劃自主學習的方向。他強調,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建立在長期累積的自主學習基礎上,並需有系統地記錄與串聯完整的學習過程。如此一來,大學教授才能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從多元活動中洞見學生的學習潛力、適學性及學習積極態度。
他也分享自主學習的四大關鍵步驟:從解決問題開始、拆解步驟執行、在過程中持續優化、最後以覆盤方式總結歸納。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編纂,黃老師提醒要注意格式統一、簡潔明瞭、避免抄襲、不使用浮水印、並將內容控制在十頁內,同時設置清晰且具吸引力的標題。
第十集:结合社區資源與地方創生的教學方式
地方創生與社會連結──從教育走向未來─劉緒宇
劉老師介紹結合社區資源與地方創生的教學方式,製作以學生興趣中心設計自學計畫書,在過程中結合地方資源,以個人興趣與能力為基礎,為學生搭建舞台。劉老師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會越來越遠離家鄉?」我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什麼了解?透過公益計畫申請,自學生可以了解原來有其他人的存在,地方有很多獎項、獎金可以申請,這些都可以支持他們的學習計畫。
從地方性到全國性自學報告、學習歷程檔案、特殊選才,證照、志工服務、相關專業都是加分。從需求評估、撰寫計畫、教案設計、行前培訓、服務執行及反思檢討,一個實踐計畫需要連結多個資源連結、牽涉多重利害關係人,串聯的過程與結果,有不同組織相互檢核、支持。但是,如果沒有經濟資源,要如何開展公益活動呢?包含像是青發署的青年志工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透過公益活動和他人連結,能進一步學習團體合作的工作型態,同時,在高中這個階段有許多獎項可以申請,透過參賽也可以和更多組織與夥伴產生聯繫。
學生可以從各種競賽開始練功,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學習歷程檔案,社區每項資源和活動跟每個科目都有關聯。除了公家資源外(青年發展署),也可以善用群眾募資平台(例如:嘖嘖集資/紅龜/Lifund)、確認學生喜歡的議題,再串聯學科,搭配學生的特質與動機開展計畫。
額外補充:唯一實驗教育如何陪伴【拒學生轉自學】
─分享台灣首創陪伴拒學生轉自學到自立系統合作模式
6位講者錄影檔,其中1位是心理師,一起分享如何陪伴孩子找回學習動機。
在這支影片中,Only親師生團隊將揭示撰寫自學計畫書的核心秘訣,從生涯探索與規劃如何融入自學,到自學計畫如何與大學申請、特殊選才、自立銜接。特別針對拒學學生,我們將分享興趣導向的教學策略,如何重燃他們的學習熱情。無論您是家長、老師,還是自學的學生,我們提供實用且深入的見解,幫助您在自學之路上更順遂。